旰食宵衣的成语故事


旰食宵衣

拼音gàn shí xiāo yī

基本解释天色很晚才吃饭,天不亮就穿衣起来。形容勤于政事。

出处南朝 陈 徐陵《陈文帝哀策文》:“勤民听政,旰食宵衣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旰食宵衣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旰食宵衣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出师无名 《新唐书·东夷传·高丽》:“莫离支杀君,虐用其下如檴阱,怨痛溢道,我出师无名哉?”
首身分离 《战国策·秦策四》:“刳腹折颐,首身分离。”
乌合之众 管仲《管子》:“乌合之众,初虽有欢,后必相吐,虽善不亲也。”
外圆内方 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郅恽传》:“案延资性贪邪,外方内圆,朋党构奸,罔上害人。”
无法无天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:“珍大奶奶是个老实头,个个人都叫他养得无法无天的。”
遗形藏志 汉·严遵《道德指归论·上德不德》:“遗形藏志,与道相得。”
人心归向 《晋书·熊远传》:“人心所归,惟道与义。”
花拳绣腿 清·钱彩《说岳全传》第69回:“只见张国乾缚得花拳绣腿,戚光祖、戚继祖两个教师在后面跟着,走上台来,两边坐定。”
生死有命 晋·葛洪《抱朴子·对俗》:“生死有命,修短素定,非彼药物,所能损益。”
祸国误民 邓小平《党在组织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迫切任务》:“精神污染的危害很大,足以祸国误民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