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有关火的成语

有关火的成语

因篇幅关系,火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
成语 解释 出处
炉火纯青纯:纯粹;青:蓝色的;纯青:炉火的温度达到最高点。相传道家炼丹;到炉子里的火焰从红色转成纯青色的时候;就算成功了。比喻功夫造诣已达到了精湛、纯熟、完美的地步。清 曾朴《孽海花》第25回:“到了现在,可已到了炉火纯青的气候,正是弟兄们各显身手的时期。”
十万火急形容事情紧急到了极点。老舍《赵子曰》:“赵子曰的脑府连发十万火急的电报警告全国。”
灯蛾扑火比喻自己找死。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7回:“这贼配军却不是作死,倒来戏弄老娘!正是灯蛾扑火,惹焰烧身。”
烽火连年烽火: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。比喻战火或战争。指战火连年不断。元·戴良《九灵山房集·二四·登大牢山》:“那堪回首东南地,烽火连年警报闻。”
明若观火象看火那样清楚。形容看事物十分明晰。《尚书 盘庚上》:“予若观火。”宋 蔡沈集传:“我视汝情,明若观火。”
趁火打劫趁:利用;乘机;劫:抢劫。趁人家失火的时候去抢人家的东西。比喻趁别人处在危难时刻从中捞一把或趁机害人。也作“乘火打劫”。清 颐瑣《黄绣球》第三回:“这一天见来的很是不少,黄通理更代为踌躇,怕的是越来越多,容不下去,而且难免有趁火打劫,顺手牵羊的事。”
火树银花火树:火红的树;指树上挂满灯彩;银花:银白色的花。指灯光闪亮;绚丽灿烂。唐 苏味道《正月十五夜》诗:“火树银花合,星桥铁锁开。”
火烛银花犹火树银花。形容张灯结彩或大放焰火的灿烂夜景。宋 朱淑真《元夜》诗之三:“火烛银花触目红,揭天鼓吹闹东风。”
赴汤蹈火赴:去;走向;汤:开水;蹈:踩。投入沸水;踏上烈火。比喻奋不顾身;不避艰险。晋 稽康《与山巨源绝交书》:“长而见羁,则狂顾顿缨,赴汤蹈火。”
刀耕火种指把草木烧成灰当作肥料;就地挖坑播下种子。指原始的农业耕作技术。也作“火耨刀耕”。宋 陆游《雍熙请机老疏》:“山宿山行,平日只成露布;刀耕火种,以今别是生涯地。”
钻木取火硬木棒对着木头摩擦或钻进去,靠摩擦取火。唐·慧能《坛经·疑问品》:“若能钻木取火,淤泥定生红莲。”
新官上任三把火指官员上任之初采取新的措施或政策。路遥《平凡的世界》第三卷第六章:“福军。你新官上任三把火,乱烧一通,迟早要犯大错误呀!”
香火姻缘香和灯火都用于供佛,因此佛教称彼此意志相投为“香火因缘”。《北史·陆法和传》:“法和是求佛之人,尚不希释梵天王坐处,岂规王位?但于空王佛所,与主上有香火因缘,且主上应有报至,故救援耳。”《北史·陆法和传》:“法和是求佛之人,尚不希释梵天王坐处,岂规王位?但于空王佛所,与主上有香火因缘,且主上应有报至,故救援耳。”
飞蛾扑火蛾:像蝴蝶似的昆虫。飞蛾扑到火上。比喻自寻死路;自取灭亡。《梁书 到溉传》:“如飞蛾之赴火,岂焚身之可吝。”
如火如荼荼:音图。像火一样红;像茅草花一样白。比喻气势浩大而热烈。《国语 吴语》:“万人以为方阵,皆白裳、白旂、素甲、白羽之矰,望之如荼……左军亦如之,皆赤裳,赤旟,丹甲,朱羽之矰,望之如火。”
薪尽火灭薪:柴火。柴草完了,火也就灭了。比喻死亡。《法华经·序品》:“佛此夜灭度,如薪尽火灭,分布诸舍利,而起无量塔。”
万家灯火千家万户的灯光。形容城镇灯光四处闪烁的夜景。唐 白居易《江楼夕望招客》:“灯火万家城四畔,星河一道水中央。”
黑灯瞎火形容黑暗没有灯光。端木蕻良《科尔沁旗草原》:“呵,你这个时候,走什么,黑灯瞎火的。”
薪烬火传薪:木材。柴虽烧尽,火种仍留传。比喻师生传授,学问一代代地流传下去。梁启超《管子传·自序》:“虽不能至,而或具体而微焉,或有其一体焉,则薪烬火传,犹旦莫也,国于是乎有与立。”
不通水火形容跟人不相往来。东汉 班固《汉书 孙宝传》:“稚季耳目长,闻知之,杜门不通水火。”颜师古注:“不通水火,谓虽邻伍亦不往来也。”
火冒三丈怒火上升三丈高。形容十分愤怒。周而复《上海的早晨》第一部:“她一句话把他说得跳起来,火冒三丈。”
炮火连天炮火:战场上发射出的炮弹在爆炸后产生的火焰;连天:连接着天空。形容枪炮声、光焰等与天空相接;战争十分激烈。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:“这不过演放两三响已经就这样了,何况炮火连天,亲临大敌呢,自然也要逃走了。”
杀人放火指无法无天的强暴行为。元 无名氏《黄花峪》第二折:“听的道杀人放火偏精细,显出我些英雄神威。”清 钱彩《说岳全传》第五十五回:“他本是杀人放火为生的主儿,被杨元帅收伏在麾下。”
石火电光形容事物象闪电和石火一样一瞬间就消逝。宋·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卷二十四:“僧问:‘如何是佛法大意?’……师曰:‘石火电光,已经尘劫。’”
纸包不住火比喻事实是掩盖不了的。古华《芙蓉镇》第二章:“纸包不住火……那笔款子,你收留不得。”
只准州官放火,不准百姓点灯州官:一州的长官。指反动统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为,老百姓没有正当活动的自由。冯玉祥《我的生活》第12章:“可是只准州官放火,不准百姓点灯,却是中国政治的一个通病。”
火热水深①犹水深火热。比喻十分困苦的处境。②形容严酷;厉害。清·魏秀仁《花月痕》第五十回:“我算什么,明相国不动声色,却出斯民于火热水深,措天下于泰山磐石。”
洞若观火如同看火那样看得清楚。比喻对事物观察得十分明白透彻。明 林潞《江陵救时之相论》:“当以某辞入告,某策善后,勇怯强弱,进退疾徐,洞若观火。”
烽火连天烽火:古代边境报警时点起的烟火。到处都在打仗;战火燃遍各地。明 汤显祖《牡丹亭 移镇》:“待何如,你星霜满鬓当戎虏,似这烽火连天各路衢?”
野火烧不尽,春风吹又生野火不能烧尽野草,春天一到野草又长出来了。比喻富有生命力的事物,任何力量也扼杀不了。唐·白居易《赋得古原草送别》:“离离原上草,一岁一枯荣。野火烧不尽,春风吹又生。”
只许州官放火,不许百姓点灯指反动统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为,老百姓却连正当活动也要受到限制。宋 陆游《老学庵笔记》第五卷:“田登作郡,自讳其名,触者必怒,吏卒多被榜笞。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。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,吏人遂书榜揭於市曰:‘本州依例放火三日。’”
飞蛾赴火象蛾子扑火一样。比喻自找死路、自取灭亡。《梁书 到溉传》:“如飞蛾之赴火,岂焚身之可吝。”
烈火轰雷形容性情暴躁,爱发脾气。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14回:“性子又烈火轰雷似的,煞是不好说话。”
火烛小心火烛:泛指能起火的东西。原指谨防失火。亦泛指处事小心谨慎。清 邗上蒙人《风月梦》第十回:“你点火把送贾老爷回府,你就家去罢。家中门户火烛小心。”
刀山火海比喻极其艰险的地方。也作“火海刀山”。汉 高安世译《佛说鬼问目连经》:“我一生已来,或登刀山剑树地狱,或堕火坑……”
不食人间烟火食:吃;烟火:熟食。比喻人有出世之想或诗画立意高超,言词清丽。宋·阮阅《诗话总龟》第九卷:“东坡读其诗,叹息云:‘此不是吃烟火食人道底言语。’”
香火因缘香火:供佛敬神时燃点的香和灯火。香和灯火都是供佛的,因此佛教称彼此意志相投为“香火因缘”。指彼此契合。《北史·陆法和传》:“法和是求佛之人,尚不希释梵天王坐处,岂规王位?但于空王佛所,与主上有香火因缘,且主上应有报至,故救援耳。”
连天烽火烽火: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,比喻战火或战争。形容战火烧遍各地。汉·蔡邕《蔡中郎集·外纪上·汉书十志疏》:“其时鲜卑连犯云中五原,一月之中烽火不绝,埃尘连天。”
明火执仗明:用为动词;点明;执:拿着;仗:兵器。点着火把;拿着兵器。形容公开劫掠;也指毫无隐蔽地干坏事。元 无名氏《盆儿鬼》第二折:“我在这瓦窑居住,做些本份生涯,何曾明火执仗 ,无非赤手求财。”
把薪助火把:握住;薪:柴火。抱着柴草去救火。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灭祸患,不但于事无补,反而使事态扩大。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62回:“今求军马钱粮,切不可与。如若相助,是把薪助火也。”
火上加油在一旁助威增加他人的愤怒或助长事态的发展。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五回:“三荷包也不睬他,把他气得越发火上加油了。”
火上弄雪比喻易于败亡,事情很容易办到。清·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74回:“谁知钱不由正经路来的,火上弄雪;不由正经路去的,石沉大海,日减月削,渐渐损之又损,而至于无。”
风风火火形容急急忙忙,冒冒失失的样子。徐光耀《平原烈火》:“忽然老曹一头撞进来,忽闪忽闪眨着两只眼,风风火火地连叫:‘大队长,大队长!’”
自许州官放火,不许百姓点灯
只准州官放火,不许百姓点灯州官:一州的长官。指反动统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为,老百姓没有正当活动的自由。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15回:“不料我们大老爷先护在里头,连问也不叫我问一声儿,可见他们官官相护,这才是‘只准州官放火,不许百姓点灯’,古人说的话是再不得错的。”
热火朝天火热的烈火朝天熊熊;燃烧。形容群众性的活动情绪热烈;气氛高涨;就象炽热的火焰照天燃烧一样。魏巍《谁是最可爱的人 前进吧祖国》:“从祖国到朝鲜,我看见一面是热火朝天的建设,一面是在炮火连天中奋不顾身的战斗。”
束缊举火同“束缊请火”。清·钱谦益《吕季臣诗序》:“国破家亡,年衰岁暮,束缊举火,轹釜待炊,季臣意殊安之。”
红红火火形容旺盛或经济优裕的生活。路遥《平凡的世界》第二卷第30章:“把事办得红红火火,热热闹闹!没钱?借!”
交梨火枣道教经书中所说的“仙果”。《真诰·运象二》:“玉醴金浆,交梨火枣,此则腾飞之药,不比于金丹也。”
传风搧火犹煽风点火。比喻鼓动别人做某种事。多用于贬义。
以火去蛾娥喜投火,用火驱赶飞蛾,蛾越多。比喻行为和目的自相矛盾,只能得到相反的结果。《太平御史》卷九四四引《韩子》:“以火去蛾蛾愈多,以鱼殴蝇蝇愈至。”
火尽灰冷比喻权势消失。五代·王仁裕《开元天宝遗事·向火乞儿》:“今时之朝彦,皆是向火乞儿,一日火尽灰冷,暖气何在?当冻尸裂体、弃骨沟睿中,祸不远矣。”
惊风扯火形容大惊小怪,自相惊扰。沙汀《在祠堂里》:“总是惊风扯火的!请问,搜查也搜查了,他还会把那个抓起来去枪毙么?不会的。”
干柴烈火形容男女之间强烈情欲要求,多用于不正当的男女关系。也形容情绪高涨。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69回:“今日天缘凑巧,竟赏了他,真是一对烈火干柴,如胶投漆,燕尔新婚,连日那里拆的开。”
泼油救火救火时用油浇洒。比喻事情处理不得法,反而使事态更严重。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74回:“今使他为先锋,是泼油救火也。”
心急火燎心里很急;像火在烧。急:焦急。清 吴璿《飞龙全传》:“那管院的太监,心燎意急,一筹莫展。”
冬寒抱冰,夏热握火形容刻苦自勉。《吴越春秋·勾践归国外传》:“越王念复吴,仇非上旦也。苦身劳心,夜以继日。……冬常抱冰,夏还握火。”
熊熊烈火熊熊:形容火势旺盛。形容火势旺盛而猛烈。熊召政《张居正》第二卷第35回:“冥器杌椅车轿,都陷在熊熊烈火之中。”
不瘟不火瘟:戏曲沉闷乏味;火:比喻紧急急促。指戏曲不沉闷乏味,也不急促。
心如火焚心中好像火烧一样。形容焦急万分。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:“我托他打听几时有船,他查了一查,说道:'要等三四天呢。'我越发觉得心急如焚,然而也是没法的事,成日里犹如坐在针毡上一般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