节中长节的成语故事


节中长节

拼音jié zhōng zhǎng jié

基本解释节:竹节。枝节中又长出枝杈。比喻在已有的情节中又生出新的情节

出处清·李渔《闲情偶寄·词曲·格局》:“十出以后,皆是枝外生枝,节中长节,如遇行路之人,非止不问姓字,并形体面目皆可不必认矣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节中长节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节中长节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为民请命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淮阴侯列传》:“因民之欲,西向为百姓请命,则天下风走而响应矣,孰敢不听!”
一视同仁 唐 韩愈《原人》:“是故圣人一视而同仁,笃近而举远。”
如履薄冰 《诗经 小雅 小旻》:“战战兢兢,如临深渊,如履薄冰。”
犀牛望月 《关尹子 五鉴》:“譬如犀牛望月,月形入角,特因识生,始有月形,而彼真月,初不在角。”
臭名远扬 《宋书 刘义真传》:“案车骑将军义真,凶恶之性,爰自稚弱,咸阳之酷,臭声远播。”
凤毛麟角 明 何良俊《四友斋丛说 文》:“康对山之文,天下慕向之,如凤毛麟角。”
不攻自破 唐 顾德章《上中书门下及礼院详议东都太庙修废状》:“是有都立庙之言,不攻而自破矣。”
鸿儒硕学 《晋书·儒林传序》:“鸿儒硕学,无乏于时。”
发号施令 《尚书 冏命》:“发号施令,罔有不臧。”
本末倒置 金 无名氏《绥德州新学记》:“而牧之者当奉教化宣之于民……然非知治之番,则亦未尝不本末倒置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