xiū

羞恶


拼音xiū wù
注音ㄒ一ㄡ ㄨˋ

繁体羞惡

羞恶

词语解释

羞恶[ xiū wù ]

⒈  因己身的不善而羞耻,见他人的不善而憎恶。

无羞恶之心,非人也。——《孟子·公孙丑》。朱注:“羞,耻己之不善也;恶,憎人之不善也。”
羞恶之心。

be ashamed of evil deeds;

引证解释

⒈  对自己或别人的坏处感到羞耻厌恶。

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无羞恶之心,非人也。”
朱熹 集注:“羞,耻己之不善也;恶,憎人之不善也。”
明 李贽 《复焦弱侯书》:“于此有耻,则羞恶之心自在。”
邹韬奋 《抗战以来》五五:“但从好的方面看,可以说是多少尚有一些羞恶之心。”

国语辞典

羞恶[ xiū wù ]

⒈  因自己不好而觉得耻辱,看到别人不好而觉得憎恶。

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「无羞恶之心,非人也。」

分字解释


※ "羞恶"的意思解释、羞恶是什么意思由国学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造句


1.可以想见那20多个女生答应“陪吃喝”时的无奈,羞恶之心人皆有之,笔者相信她们做出旁人不齿的选择定有“莫大苦衷”,贫寒往往是罪魁祸首。

2., 只要他胸中还潜藏着丝毫没丧尽的天良,丝毫羞恶之心,丝毫宽容忍让的精神——不管到底是哪种德性——也许会透露出一点朦胧的微光,就别把他一笔抹杀,纯粹当个大奸大恶的人。

3.“羞恶之心,人皆有之”,如果有人没有的话,“恻隐之心”总该还有吧。

4.恻隐之心,仁之端也;羞恶之心,义之端也;辞让之心,礼之端也;是非之心,智之端也。君子之所以教者五:有如时雨化之者,有成德者,有达财者,有答问者,有私淑艾者。此五者,君子之所以教也。

5.冷淡猜疑毁坏友谊,粗鲁愚蠢毁坏幸福,久客不归毁坏爱情,酗毁坏羞恶之心,粗心大意毁坏田地,好施舍不勤勉把财产花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