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è

五戒


拼音wǔ jiè
注音ㄨˇ ㄐ一ㄝˋ

五戒

词语解释

五戒[ wǔ jiè ]

⒈  佛教中在家的男女教徒所应遵守的五项戒律:不杀生,不偷盗,不邪淫,不妄语,不饮酒。

Five Buddhist Disciplines;

引证解释

⒈  五种戒令。

《周礼·秋官·士师》:“以五戒先后刑罚,毋使罪丽于民。一曰誓,用之于军旅;二曰誥,用之于会同;三曰禁,用诸田役;四曰纠,用诸国中;五曰宪,用诸都鄙。”

⒉  亦作“五诫”。佛教指在家信徒终身应遵守的五条戒律。即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邪淫、不妄语、不饮酒。

《晋书·会稽文孝王道子传》:“臣闻佛者清远玄虚之神,以五诫为教,絶酒不淫。”
《魏书·释老志》:“又有五戒,去杀、盗、淫、妄言、饮酒,大意与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同,名为异耳。”

⒊  指寺院中未经剃度的杂役、行者等。

金 董解元 《西厢记诸宫调》卷二:“几箇诵经五戒,是佛力扶持后马践杀。”
《古今小说·简帖僧巧骗皇甫妻》:“﹝ 皇甫殿 ﹞当时呼住行者道:‘五戒,你莫待要赶这两箇人上去?’”
明 高明 《琵琶记·寺中遗像》:“﹝末扮五戒上云﹞自家乃是弥陀寺中一箇五戒便是。”

国语辞典

五戒[ wǔ jiè ]

⒈  佛教戒律之一。为佛教徒应持守的五项戒律。指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淫邪、不妄语、不饮酒。

《长阿含经·卷二》:「时彼女从佛受五戒已,舍本所习,秽垢消除,即从座起,礼佛而去。」

⒉  出家人。

明·高明《汲古阁本琵琶记·第三四出》:「自家乃是弥陀寺中一个五戒便是。」

德语Pancasila (Sprachw)​

法语cinq Préceptes

分字解释


※ "五戒"的意思解释、五戒是什么意思由国学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造句


1.自此石头发现自己原来更适合修佛,且青出于蓝,行为比他师傅妖僧更加古怪,座下神兽是道家色鸟,武器是佛家三寸不烂舌,五戒三厌全犯,自此成了一个疯佛爷。

2.变化无穷还变化,三皈五戒总休言。

3.秋水伊人,体贴入微,心得贴士,送给最爱的人。身心健康“八戒”:一戒过度忧虑,二戒过度高兴,三戒过度悲伤,四戒过度猜疑,五戒过度愤怒,六戒过度消极,七戒过度焦躁,八戒过度。

4.【女人九戒】一戒意乱情迷,二戒朝三暮四,三戒贪心虚荣,四戒重钱轻义,五戒小肚鸡肠,六戒好吃好穿,七戒说三道四,八戒生活无度,九戒撒泼野蛮。

5.春节期间天气变化无常,小心着凉,再次关心你几句:要一戒脱衣,二戒晚归,三戒冷饮,四戒挑食,五戒冷浴,六戒酗酒,七戒登被子,八戒你明白了吗?春节快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