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ōng

公私


拼音gōng sī
注音ㄍㄨㄥ ㄙ
词性形容词

公私

词语解释

公私[ gōng sī ]

⒈  公方和私方。

公私一体,没有分别。
公私分明。

public and private interests;

引证解释

⒈  公家和私人。

如:公私两利;公私兼顾。

国语辞典

公私[ gōng sī ]

⒈  公家和私人。

《三国演义·第一二〇回》:「时皓居武昌,扬州百姓溯流供给,甚苦之;又奢侈无度,公私匮乏。」

英语public and private (interests, initiative etc)​

德语öffentlich und privat (Adj)​, beruflich und privat (Adj)​

法语publics et privés

分字解释


※ "公私"的意思解释、公私是什么意思由国学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造句


1.公私不分,则无由赏罚;人君之根本便是大公无私,秉公而断,使政清人和!

2.包拯是一个清正廉明公私分明大公无私的人。

3.‘大公无私为圣人,公而忘私为贤人,先公后私为善人,先人后己为良人,公私兼顾为常人,损公肥私为罪人,吃干拉稀为病人,不作不为为死人’。

4.杨芳是在省财院委培时认识郑强的,郑强公私兼顾时间紧,又有市里领导陪,她们只好晚饭后拜见。

5.该制度涉及到公私利益的平衡。我国长期以来实行公有制和计划经济,“大公无私、公大于私”是这一制度下的主导思想。

6.包拯是一个清正廉明公私分明大公无私的人。

7.大公无私圣人,公而忘私为贤人,先公后私为善人,先人后己为良人,公私兼顾为常人,损公肥私为罪人。

8.君子小人趣向不同,公私之间而已。

9.***总*记要求共产党员具备“大公无私、公私分明、先公后私、公而忘私”的党性修养,这就是一种忘我境界。

10.1944年,他和滕代远提出了八路军生产节约运动著名的“滕杨方案”,明确提出“生产有分工,劳动有报酬,公私两利”的方针,调动了部队生产节约的积极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