zhǐ

举止


拼音jǔ zhǐ
注音ㄐㄨˇ ㄓˇ

繁体舉止
词性名词


举止

词语解释

举止[ jǔ zhǐ ]

⒈  指姿态和风度。

观其言语举止,非庸人也。——《后汉书·冯异传》
注意你的举止。
察其举止。——清·侯方域《壮悔堂文集》

bearing; manner; mien;

引证解释

⒈  举足。按,今本《左传·桓公十三年》作“举趾”。

《汉书·五行志中之上》引《左传·桓公十三年》:“莫嚣必败,举止高,心不固矣。”
颜师古 注:“止,足也。”

⒉  行动;举动。

晋 陶潜 《闲情赋》:“神仪嫵媚,举止详妍。”
唐 孟郊 《酒德》诗:“醉见异举止,醉闻异声音。”
清 侯方域 《马伶传》:“三年日侍 崑山 相国於朝房,察其举止,聆其语言,久乃得之。”
冰心 《我们太太的客厅》:“他便躲坐在屋角,静默的领略我们太太举止言笑的一切。”

国语辞典

举止[ jǔ zhǐ ]

⒈  言语行动。

《初刻拍案惊奇·卷二》:「举止外像,一些不差,就是神色里边,有些微不像处。」

行动

分字解释


※ "举止"的意思解释、举止是什么意思由国学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造句


1.心情的好坏也可以从一个人的行为举止轻易地表露出来。拥有好心情的人,无论是从做事的态度还是脸部的表情都是积极和愉悦的,他们的笑声都带着爽朗与真诚。面对自己的心,我可以毫不畏惧地说“我有个好心情”!

2.他的言谈举止完全是满清遗老遗少的派头,弄得我哭笑不得。

3.如果我们举止有礼、言谈有善,我们就能粗暴地对待许多人而安然无恙。叔本华

4.你的举止应温和,即使惩罚他们,态度还是要镇定,要使他们觉得你的作为是合理的,对于他们是有益的,而且是必要的。

5., 在举止方面如要自然,要靠你的自信,不必过于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如何,太注意了,反而会手足无措。

6.他的言谈举止完全是满清遗少的派头,弄得我哭笑不得。

7.很明显,他的言谈举止都很得体。

8.公子,这女子举止虽妖娆,却有大家闺范,不像一个自甘堕落的舞女!

9.从容不迫的举止,比起咄咄逼人的态度,更能令人心折。三毛

10.应当教育孩子们,特别是少年们能主宰自己的良心,能够管束住它,那么它就会成为一个人一生行为举止的聪慧的、卓越的卫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