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有关恶的成语

有关恶的成语

因篇幅关系,恶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
成语 解释 出处
遏恶扬善遏:阻止;扬:宣扬。禁绝坏事,宣扬提倡好事。《周易 大有》:“君子以遏恶扬善,顺天休命。”
鬼怕恶人比喻凶恶的人惧怕更凶恶者。旧题宋·苏轼《艾子杂说》:“王曰‘前人已不住矣,又安敢祸之?’艾子曰:‘真是鬼怕恶人也。’”
褒善贬恶对好人好事加以赞扬;对坏人坏事加以斥责。指分清善恶,提出公正的评价。宋 邵博《闻见后录》第21卷:“惟有三四寸竹管子,向口角头褒善贬恶,使善人贵、恶人贱,善人生、恶人死,须是由我始得。”
恶衣恶食恶:粗劣的。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。先秦 孔子《论语 里仁》:“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,未足与议也。”
欺善怕恶欺侮善良者,惧怕凶恶者。明 杨柔胜《玉环记 韦皋别妻》:“田舍翁住在山圪落,恃老无端多凶恶,我每反被相辱没,欺善怕恶,欺善怕恶。”
十恶不赦十恶:旧刑律中规定的十种重罪。指罪恶极大;不可饶恕。元 关汉卿《窦娥冤》第四折:“这药死公公的罪名,犯在十恶不赦。”
恶醉强酒强:硬要。怕醉却又猛喝酒。比喻明知故犯。《孟子·离娄上》:“今恶死亡而乐不仁,是犹恶醉而强酒。”
爱则加诸膝,恶则坠诸渊加诸膝:放在膝盖上;坠诸渊:推进深渊。指不讲原则,感情用事,对别人的爱憎态度,全凭自己的好恶来决定。西汉 戴圣《礼记 檀弓下》:“今之君子,进人若将加诸膝,退人若将坠诸渊。”
善善恶恶称赞善事,憎恶坏事。形容人区别善恶,爱憎分明。先秦 荀况《荀子 强国》:“彼先王之道也,一人之本也,善善恶恶之应也,治必由之,古今一也。”
改恶向善指不再做恶,重新做好人。明·无名氏《齐天大圣》第四折:“尊上帝好生之德,再休题妄想贪嗔,从今改恶向善,朝上帝礼拜三清。”
除恶务本铲除恶势力,必须杜绝根本。《书·泰誓下》:“树德务滋,除恶务本。”蔡沈集传:“去恶则务绝根本。”
无恶不作恶:坏事。没有哪样坏事不干的。指干尽了坏事。清 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73回:“程大姐自到周龙皋家,倚娇作势,折毒孩子,打骂丫头,无恶不作。”
惩恶劝善惩:责罚;劝:勉励。惩罚坏人,奖励好人。左丘明《左传 成公十四年》:“《春秋》之称微而显,志而晦……惩恶而劝善。非圣人谁能修之?”
恶作剧捉弄人的使人难堪的行动。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婴宁》:“观其孜孜憨笑,似全无心肝者,而墙下恶作剧,其黠孰甚焉!”
好事不出门,恶事行千里指好事不容易被人知道,坏事却传播得极快。宋·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:“僧问绍宗:‘如何是西来意?’绍宗曰:‘好事不出门,恶事行千里。’”
作恶多端恶:犯罪的事;极坏的行为;端:项目;方面。形容做的坏事极多。明 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42回:“想当初作恶多端,这三四日斋戒,那里就积得过来。”
恶有恶报做坏事的人会得到不好的报应。指因办坏事而自食其果。南朝·梁·萧衍《新酒肉文》:“行十恶者,受于恶报;行十善者,受于善报。”
采善贬恶采:选择;贬;贬斥。采取善良的行为,贬斥恶劣的行径。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:“《春秋》采善贬恶,推三代之德。”
好善恶恶见“好善嫉恶”。《说岳全传》第七三回:“好善恶恶,人人如此。”
爱之欲其生,恶之欲其死喜爱他时,总想叫他活着;讨厌他时,总想叫他死掉。指极度地凭个人爱憎对待人。先秦 孔子《论语 颜渊》:“爱之欲其生,恶之欲其死,既欲其生,又欲其死,是惑也。”
彰善瘅恶彰:表明、显扬;瘅:憎恨。表扬好的,斥责恶的。《尚书 毕命》:“旌别淑慝,表厥宅里,彰善瘅恶,树之风声。”
播恶遗臭播:传播。传播恶事,遗留臭闻。宋·陆九渊《与黄循中书》:“其在高位者,适足以播恶遗臭,贻君子监戒而已。”
怒从心头起,恶向胆边生比喻愤怒到极点就会胆大得什么事都干得出来。也泛指恼怒到极点。《五代史平话》:“朱温未听得万事俱休,才听得后,怒从心上起,恶向胆边生。”
恶直丑正嫉害正直的人。汉·蔡邕《太尉汝南李公碑》:“迁徐州刺吏,百司震肃,饕餮风靡,恶直丑正。”
善有善报,恶有恶报谓行善和作恶到头来都有报应。《缨络经 有行无行品》:“又问目连:‘何者是行报耶?’目连白佛言:‘随其缘对,善有善报,恶有恶报。’”
恶迹昭着昭著:显着,明显。恶劣的事迹十分明显,人所共见。形容罪行严重。
畏影恶迹比喻为人愚蠢,不明事理。《庄子·渔父》:“人有畏影恶迹而去之走者,举足愈数而迹愈多,走愈疾而影不离身。”
劝善惩恶劝:勉励;惩:责罚。惩罚坏人,奖励好人。《左传·成公四十年》:“《春秋》之称,微而显,志而晦,婉而成章,尽而不污,惩恶而劝善,非圣人谁能修之。”
从恶是崩学坏象高山崩塌一样迅速。比喻学坏很容易。《国语·周语下》:“谚曰:‘从善如登,从恶是崩。’”
恶不去善不因为厌恶某人而否定他的优点。左丘明《左传 哀公五年》:“私仇不及公,好不废过,恶不去善,义之经也。”
弃恶从善丢弃邪恶行为去做好事。王朔《一半是火焰,一半是海水》:“我愿意和韩劲合作,使吴迪弃恶从善。”
恶意中伤出自恶毒用心去攻击诽谤诬陷伤害别人。中伤:说坏话攻击陷害别人。宋 释普济《五灯会元》:“利刀割肉疮犹合,恶语伤人恨不销。”
勿以恶小而为之,勿以善小而不为勿:不要;为:做。不要以为是微小的坏事就可以做,不要以为是不大的好事就不去做。《诸葛亮集》:“勿以恶小而为之,勿以善小而不为。惟贤惟德,能服于人。”
恶贯满盈恶:罪恶;贯:穿钱的绳子;每一千枚为一贯;盈:满。罪恶多得像穿钱一样;已经穿满了一贯还没完。形容罪大恶极已经到该受惩罚的时候了。《尚书 泰誓》上:“商罪贯盈,天命诛之。”
好逸恶劳好:喜爱;逸:安闲;恶:讨厌;憎恨。贪图安逸;厌恶劳动。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郭玉传》:“其为疗也,有四难焉:自用意而不任臣,一难也;将身不谨,二难也;骨节不强,不能使药,三难也;好逸恶劳,四难也。”
疾恶好善憎恨丑恶,喜好善美。形容事非界线清楚。《新唐书·王珪传》:“至激浊扬清,疾恶好善,臣于数子有一日之长。”
进善惩恶见“进善惩奸”。唐·白居易《除武元衡门下侍郎平章事制》:“弼违救失,不以尤悔为虑;进善惩恶,不以亲雠自嫌。”
恶籍盈指犹恶贯满盈。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龙飞相公》:“此非所能效力,惟善可以已之。然君恶籍盈指,非大善不可复挽。”何垠注:“恶籍盈指,犹言恶事纪载已满,不胜指也。”
抑恶扬善抑:遏制。压制坏人坏事,宣扬好人好事。汉·刘向《新序》:“推贤举能,抑恶扬善,有大略者不问起短,有厚德者不非小疵。”
同恶相济同恶:共同作恶的人;济:助。坏人互相勾结,共同作恶。汉 潘勗《册魏公九锡文》:“马超、成宜,同恶相济。”
恶恶从短比喻对人所做的坏事,不十分苛责。《公羊传·昭公二十年》:“君子之善善也长,恶恶也短,恶恶止其身,善善及子孙。”
好谀恶直谀:奉承,谄媚;恶:厌恶。喜欢阿谀逢迎,厌恶直言劝谏。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58回:“日事淫乐,好谀恶直,政事不修,群臣解体。”
除邪惩恶惩:处罚。清除邪气,惩办坏人。鲁迅《编校后记》:“他爱看侠士小说,固此发了游侠狂,硬要到各处去除邪惩恶,碰了种种钉子。”
嫉恶好善嫉:憎恨;好:喜欢。憎恨坏人坏事,鼓励好人好事。《旧唐书·王珪传》:“至如激浊扬清,嫉恶好善,臣于数子,亦有一日之长。”
弃恶从德弃;抛开。抛弃丑恶信从道德。唐·韩愈《刘统军碑》:“弃恶从德,乃与蔡通涂其榛棘。”
狂风恶浪恶浪:凶猛的浪头。比喻形势或处境非常险恶、危急。也比喻敌人险恶的破坏活动。姜树茂《渔岛怒潮》第一章:“对敌斗争,好比在海上遇到狂风恶浪,你怕它,不行。”
恶虎不食子即使凶恶的老虎也不吃自己生下的小老虎。比喻不伤害亲近者。宋·释普济《五灯会元·杭州龙华寺灵照真觉禅师》:“山僧失口曰:‘恶习虎不食子。’”
恶积祸盈罪恶成堆,祸害满贯。形容罪大恶极。南朝·梁·丘迟《与陈伯之书》:“北虏僭盗中原,多历年所,恶积祸盈,理至燋烂。”
赏善罚恶谓赏赐善人善事,惩罚恶人恶事。汉·贡禹《赎罪》:“赏善罚恶,不阿亲戚。”
恶语中伤中伤:攻击和谄害别人。用恶毒的话污蔑、陷害人。宋·释普济《五灯会元·洪州法昌倚遇禅师》:“利刀割肉疮犹合;恶语伤人恨不销。”
居心险恶居心:存心;险:阴险;恶:恶毒。心地阴险恶毒。
剪恶除奸剪、除:扫除。扫除恶人与奸人。清·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第60回:“似你我行侠尚义,理应济困扶危,剪恶除奸。”
恶稔祸盈稔:成熟;盈:满,指到了极点。罪恶积蓄成熟,像钱串已满。形容作恶多端,末日来临。《周书 武帝纪》:“伪齐违信背约,恶稔祸盈。”
改恶从善改去坏的、错误的;向好的、正确的方向转化。指不做坏事;重新做人。表示坏人或罪犯经过教育改造;有了明显的悔改表现。西汉 戴圣《礼记 中庸》:“明则动,动则变。”汉 郑玄注:“动,动人心也;变,改恶为善也。”
恶言詈辞中伤辱骂的言辞。宋·王观国《学林·冰》:“愈独判二年,日与宦者为敌,相伺候罪过,恶言詈辞,狼藉公牒。”
好事不出门,恶事扬千里指好事不容易被人知道,坏事却传播得极快。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九卷:“自古道:好事不出门,恶事扬千里。”
恶稔贯盈稔:成熟;贯盈:穿满了绳索,指到了极点。罪恶积蓄成熟,像钱串已满。形容作恶多端,末日来临。《梁书 侯景传》:“而恶稔贯盈,元凶殒毙,弟洋继逆,续长乱阶。”
十恶五逆谓种种不可赦免的大罪。元·无名氏《杀狗劝夫》第二折:“嫂嫂也,我不曾犯十恶五逆,这一个家缘儿都被你收拾。”
疾恶如仇疾:厌恶;憎恨;恶:指坏人坏事。痛恨坏人坏事像痛恨仇敌一样。汉 孔融《荐祢衡表》:“忠果正直,志怀霜月,见善若惊,疾恶如仇。”
恶叉白赖耍无赖,无理取闹。元·马致远《青衫泪》:“更待要秦楼夜金钗客,索甚么恶叉白赖,闹了洛阳街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