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有关厘的成语

有关厘的成语

有关厘的成语共收录21个
成语 解释 出处
差之毫厘,谬以千里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,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。先秦 孔子《论语 先进》:“过犹不及”宋 朱熹集注:“夫过不及,均也。差之毫厘,缪以千里。”
不失毫厘失:差。毫厘:很小的重量或长度的单位。不差一毫一厘米。先秦 荀况《荀子 儒效》:“圣人也者,本仁义,当是非,齐言行,不失豪(毫)厘。”
失之毫厘,差之千里指细微的失误,可导致巨大的差错。《大戴礼记 保傅》:“《易》曰:‘正其本,万物理。失之毫厘,差之千里。’故君子慎重始也。”
失之毫厘,差以千里指细微的失误,可导致巨大的差错。《陈书 虞荔传》:“夫安危之兆,祸福之机,匪独天时,亦由人事。失之毫厘,差以千里。是以明智之士,据重位而不倾,执大节而不失,岂惑于浮辞哉?”
差之毫厘,失之千里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,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。《礼记 经解》:“《易》曰:‘君子慎始,差若毫厘,缪以千里。’” 《魏书 乐志》:“但气有盈虚,黍有巨细,差之毫厘,失之千里。”
分毫析厘毫、厘:都是细小的单位名称;析:剖析。分析一毫一厘。形容分析细微。南朝·梁·刘勰《文心雕龙·定势》:“世之作者,或好烦文博採,深沉其旨者;或好离言辨白,分毫析厘者。”
差以毫厘,谬以千里差:相差;毫厘:很小的计量单位;谬:同“缪”。开始时相差很微小,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。东汉 班固《汉书 司马迁传》:“故《易》曰:‘差以毫厘,谬以千里。’”
差以毫厘,失之千里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,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。《礼记·经解》:“《易》曰:‘君子慎始,差若毫厘,缪以千里。’”
毫厘千里毫、厘:两种极小的长度单位。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,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。西汉 戴圣《礼记 保傅》:“《易》曰:‘正其本,万物理,失之毫厘,差之千里,故君子慎始也’”
差若毫厘,谬以千里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,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。《礼记 经解》:“《易》曰:‘君子慎始,差若毫厘,缪以千里。’”
失之毫厘,谬以千里毫、厘:两种极小的长度单位。开始稍微有一点差错,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。西汉 戴圣《大戴礼记 保傅》:“《易》曰:‘正其本,万物理。失之毫厘,差之千里。’”
毫厘不爽毫:细毛;发:头发;爽:差错。形容一点不差。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邑人》:“呼邻问之,则市肉方归。言其片数斤数,毫发不爽。”
豪厘不伐,将用斧柯豪,通“毫”。比喻祸害初萌生时若不加重视,酿成大患后再要消除,就很困难。《史记 苏秦列传》:“《周书》曰:‘绵绵不绝,蔓蔓奈何?豪厘不伐,将用斧柯,前虑不定,将有大患,将奈之何?’”
一厘一毫形容极少的数量。宋·朱熹《奏巡历婺衢救荒事件状》:“常山、开化系灾伤极重去处,而常山所放仅及一分六厘有奇;而开化又止一厘一毫而已。”
失之千里,差若毫厘指细微的失误,可导致巨大的差错。《隋书 天文志上》:“失之千里,差若毫厘,大象一乖,馀何可验!”
分厘毫丝形容极细微。
不差毫厘不差一毫一厘。宋 李昉《太平广记》第158卷引《玉堂闲话 许生》:“显晦之事,不差毫厘矣。”
毫厘丝忽古代“分”以下四个微小长度单位的并称。喻指极微细的事物。《醒世恒言·李道人独步云门》:“我来时不知吃了多少苦楚,真个性命是毫厘丝忽上挣来的。”
析毫剖厘见“析毫剖芒”。宋·张君房《云笈七签》卷一○二:“穷幽极微,至纤无际,析毫剖厘,刀铗锋锐,不足言其细也。”
豪厘之差,将致千里豪:通“毫”;厘:很小的计量单位;差:差异;致:招引。指极其微小的差错,最终会造成很大的错误。《晋书·陶侃传》:“然某等区区,实恐理失于内,事败于外,豪厘之差,将致千里,使荆蛮乖离,西嵎不守,唇亡齿寒,侵逼无限也。”
一分一厘分、厘:金钱单位,1元=10角,1角=10分,1=10厘。形容很少的数量。清·庾岭劳人《蜃楼志》第23回:“你若短了一分一厘,怕不全家处斩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