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诗文 > 王维的诗 > 杂诗三首·其二

杂诗三首·其二

[唐代]:王维

君自故乡来,应知故乡事。

来日绮窗前,寒梅著花未?

杂诗三首·其二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您是刚从我们家乡来的,一定了解家乡的人情世态。

请问您来的时候我家雕画花纹的窗户前,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有?

注释

来日:来的时候。

绮(qǐ)窗:雕画花纹的窗户。

著花未:开花没有?著(zhuó)花,开花。未,用于句末,相当于“否”,表疑问。

杂诗三首·其二创作背景

  王维在孟津住了十余年,久在异乡,忽然他乡遇故知,激起了是作者强烈的乡思,因此做此诗表达自己强烈的思乡之情。

参考资料:

1、洛阳历史文物考古研究所,《黄河小浪底文化丛书》编委会,《孟津黄河大观》编委会.孟津黄河大观:香港教科文出版有限公司,2001:272

杂诗三首·其二鉴赏

 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(“我”,不一定是作者),是一个久在异乡的人,忽然遇上来自故乡的旧友,首先激起的自然是强烈的乡思,是急欲了解故乡风物、人事的心情。

  开头两句,正是以一种不加修饰、接近于生活的自然状态的形式,传神地表达了“我”的这种感情。“故乡”一词迭见,正表现出乡思之:“应知”表现出了解乡事之情的急切,透露出一种儿童式的天真与亲切。纯用白描记言,却简洁地将“我”在特定情形下的感情、心理、神态、口吻等表现得栩栩如生,这其实是很省俭的笔墨。

  关于“故乡事”,那是可以开一张长长的问题清单的。初唐的王绩写过一篇《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》,从朋旧童孩、宗族弟侄、旧园新树、茅斋宽窄、柳行疏密一直问到院果林花,仍然意犹未尽,“羁心只欲问”;而这首诗中的“我”却撇开这些,独问对方:来日绮窗前,寒梅著花未?仿佛故乡是值得怀念,就在窗前那株寒梅。这就很有些出乎常情。但又绝非故作姿态。

  一个人对故乡的怀念,总是和那些与自己过去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人、事、物联结在一起。所谓“乡思”,完全是一种“形象思维”,浮现在思乡者脑海中的,都是一个个具体的形象或画面。故乡的亲朋故旧、山川景物、风土人情,都值得怀念。但引起亲切怀想的,有时往往是一些看来很平常、很细小的情事,这窗前的寒梅便是一例。它可能蕴含着当年家居生活亲切有趣的情事。因此,这株寒梅,就不再是一般的自然物,而成了故乡的一种象征。它已经被诗化、典型化了。因此这株寒梅也自然成了“我”的思乡之情的集中寄托。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,独问“寒梅著花未”是完全符合生活逻辑的。

  古代诗歌中常有这种质朴平淡而诗味浓郁的作品。它质朴到似乎不用任何技巧,实际上却包含着最高级的技巧。象这首诗中的独问寒梅,就不妨看成一种通过特殊体现一般的典型化技巧,而这种技巧却是用一种平淡质朴得如叙家常的形式来体现的。这正是所谓寓巧于朴。王绩的那首《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》,朴质的程度也许超过这首诗,但它那一连串的发问,其艺术力量却远远抵不上王维的这一问。其中消息,不是正可深长思之的吗?

王维简介

唐代·王维的简介

王维

王维(701年-761年,一说699年—761年),字摩诘,汉族,河东蒲州(今山西运城)人,祖籍山西祁县,唐朝诗人,有“诗佛”之称。苏轼评价其:“味摩诘之诗,诗中有画;观摩诘之画,画中有诗。”开元九年(721年)中进士,任太乐丞。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,今存诗400余首,重要诗作有《相思》《山居秋暝》等。王维精通佛学,受禅宗影响很大。佛教有一部《维摩诘经》,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。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,非常多才多艺,音乐也很精通。与孟浩然合称“王孟”。

...〔 ► 王维的诗(353篇)

猜你喜欢

范太史杨评事携酒榼过清凉山中

欧大任

忝摄名山长,精庐为客开。爱君乘兴发,骑马到门来。

馆阁词人笔,云霄法署才。金陵逢二妙,堪醉凤凰台。

清平乐

黄侃

寸眉两叶。禁受愁千叠。幽意缠绵无处说。但有魂销心切。

更深月过回廊。照见秋花断肠。侬比秋花命薄,谁怜独自凄凉。

次韵和石学士见寄十首

宋代宋庠

荣路徘徊力已疲,保全恩惠剧春熙。

须知散栎无庸日,方到群材构厦时。

再次韵十首

宋代陈造

曲巷才人迹,泥涂没屐深。

未妨冲雨到,要伴掉头吟。

次韵昌叔咏尘

宋代王安石

尘土轻飏不自持,纷纷生物更相吹。翻成地上高烟雾,散在人间要路岐。

一世竞驰甘睬目,几家清坐得轩眉。超然祇有江湖上,还见波涛恐我时。

塞上读霞海篇寄管涔子

明代林大春

当代推词伯,如公思独玄。明霞归远渚,孤月出高天。

鲁壁存经旧,汉宫作赋先。苍茫辞阙下,洒落向江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