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诗文 > 刘长卿的诗 >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

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

[唐代]:刘长卿

万里辞家事鼓鼙,金陵驿路楚云西。

江春不肯留行客,草色青青送马蹄。

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你就要离开家乡,奔赴万里之外的军营,通往金陵的驿路上,楚地的白云似乎也同你一样,渐渐地向西飘去。

长江两岸的春色留不住你的脚步,青青的绿草也在为你送行。

注释

李判官:诗人的一位朋友,任判官一职。

润州:州名,在今江苏镇江市。

行营:主将出征驻扎之地。

事鼓鼙(pí):从事军务。鼓鼙,军用乐器。

金陵:一般指今江苏省南京市,但唐代时把润州也称为金陵,这里即指润州。

楚云西:古代楚国地方的西部,这里指送别的所在。

行客:过客;旅客。

草色青青:形容草长得好(多用于形容春天的美景)。

参考资料:

1、霍松林.《历代好诗诠评》: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,2010年:第195页

2、禾稼.《小儿唐诗三百首》:吉林美术出版社,2002年01月:第4页

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创作背景

  盛唐时期,诗人送朋友李判官到润州(今江苏省镇江)去执行军务活动,深厚的友情无以言表,于是诗人创作了这首诗为朋友送行。

参考资料:

1、刘克智.《新编唐诗300首赏读》:金盾出版社,2009年:第195页

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鉴赏

  “万里辞家事鼓鼙”是说李判官将要辞别家人与亲朋好友,不远万里到润州去从事军务。诗人想要强调的,一是行人路途的遥远;一是行人履行公务的特殊性,是要去执行军务。这便暗含了诗人为他送行的原因和忧虑。因为古代交通工具极不发达,即使最快捷的交通工具也无非是北人骑马南人乘船而己。所以古代的分别往往不是意味着“西出阳关无故人”,便是意味着“人生不相见,动辄参与商”了。更何况李判官这次是到山重水阻的润州去“事鼓鼙”。诗人一再说明行人所去之地的遥远,这里又进一步暗寓着诗人为行人命运未卜而深深忧虑。

  “金陵驿路楚云西”就是从地理座标系上为我们标出李判官所去之地的方位。诗里说金陵的驿路直通楚地之西。这里的金陵即润州,因为按照唐代行政区域的划分,润州也属于金陵的辖区。

  “江春不肯留行客”一方面点出了这次送别的时间是春天,另一方面诗人又移情于物,抱怨那逝者如斯的江水和一年一度的春花为什么不愿意挽留远行客。

  “草色青青送马蹄”,化用了“青青河畔草,绵绵思远道”的意境,同时也是诗人与行者难舍难分的送行场面的真实写照。两位友人并驾驱马,踏着河畔青草缓缓前行。

  全文句句、字字都倾注了诗人对友人远行的忧虑与担心,以春天春草“不肯留”“送马蹄”的无情反衬出离别者内心的有情。

刘长卿简介

唐代·刘长卿的简介

刘长卿

刘长卿(约726 — 约786),字文房,汉族,宣城(今属安徽)人,唐代诗人。后迁居洛阳,河间(今属河北)为其郡望。玄宗天宝年间进士。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,后为长洲县尉,因事下狱,贬南巴尉。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,知淮西、鄂岳转运留后,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。德宗建中年间,官终随州刺史,世称刘随州。

...〔 ► 刘长卿的诗(459篇)

猜你喜欢

梅花二首

唐代王初

应为阳春信未传,固将青艳属残年。
东君欲待寻佳约,剩寄衣香与粉绵。
迎春雪艳飘零极,度夕蟾华掩映多。

种葛篇

两汉曹植

种葛南山下。

葛藟自成阴。

侠客作

欧大任

君不见燕中高筑黄金台,乐生慷慨从西来。挥戈谈笑聊凭轼,七十齐城何有哉。

君不见荆卿击筑饮燕市,悲歌变徵声,出祖临易水。

题舒溪渔隐卷二首 其二

明代张弼

春水桃花双鲤鱼,老姜新酒付行厨。丁宁童子休轻剖,甫里先生恐寄书。

送水云归吴

郑惠真

琵琶拨尽昭君泣,芦叶吹残蔡琰啼。

归见林逋烦说似,唐僧三藏入天西。

花园即事呈常

唐代赵嘏

烟煖池塘柳覆台,百花园里看花来。烧衣焰席三千树,破鼻醒愁一万杯。

不肯为歌随拍落,却因令舞带香回。山公仰尔延宾客,好傍春风次第开。